所謂的阻尼(Damping),是由避震器的減震筒(以一般機車的後避震器來說,就是彈簧裡面,伸出一支軸的那個金屬筒狀物)在筒內裝入高黏度的避震油,然後在活動的軸上裝活塞。活塞緊貼減震筒的內壁,當軸(連著活塞)上下移動時,油不能從活塞邊流過,只能從活塞上或軸上的閥門流過,透過調整閥門的大小,就能控制軸上下移動的困難度。
假設一支避震器只有彈簧,當車踩到坑洞時,它會被壓縮而吸收掉衝擊,但接下來它吸收的能量只能靠彈簧不斷的伸展、壓縮時產生的熱來消耗,結果就是車會一直上下晃個不停,這樣根本不能叫「避震」器。(當避震器的避震油老化或漏光時的情形就是這樣,事實上,路上這樣子的車還真他X的多,光用肉眼就可以看出他們的避震器根本沒阻尼了)
為了避免這種情形,所以避震器會設有減震筒,透過高黏度的避震油阻擋活塞移動,吸收掉彈簧所釋放的能量,整體的效果就是使避震器在壓縮、伸展後迅速恢復安定。
當然,既然避震器有分壓縮、伸展兩種不同的行程,沒道理說阻尼只有一種。透過單向閥門,讓活塞在往上、往下時,油會經過不同的閥門,就可以讓二種行程有不同的阻尼:也就是所謂的壓縮阻尼(Compression Damping)與回彈阻尼(Rebound Damping)。
接下來就是調整阻尼的部分了,這裡真的很深奧,而且很多地方與個人習慣、騎乘方式、地點都有關係,下面引用世界避震器大廠「歐林老師」的建議:
回彈阻尼:
若覺得車子不穩定,會上下晃動,則加強阻尼,減慢車身回彈的速度
若覺得遇到坑洞時過硬,輪胎會跳動,則減低阻尼
壓縮阻尼:
若覺得避震器太軟,遇到坑洞、剎車、改變車身姿勢時避震器下沉量太大,甚至觸底,則加強阻尼
若覺得遇到坑洞時太硬,缺乏吸震效果,則減低阻尼
以上只是很粗淺的建議,只能讓人大概知道增加/減少阻尼的可能效果。(舉例來說: 今天我過坑洞覺得太硬,那我是要減低回彈還是壓縮阻尼?)。而且個人覺得舒適/性能真的是難以兩全,最佳的設定還是要由騎士自己去找,多實驗多感覺是唯一辦法。
更進階的避震器還可以調整所謂的高速/低速阻尼(這裡的速度是指避震器活塞而言)。舉例來說,踩到地面上的突起就是「高速壓縮」的情形,不過這種高級的東西我也沒玩過就是了...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