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駐車架把後輪頂起來,然後用千斤頂頂住引擎下方(注意不要頂到下方換總量機油的洩油孔),拿個磚塊墊在引擎下面。

拆下卡鉗,放鬆輪軸螺帽和左側前叉外管底部的輪軸固定螺絲,取出輪軸,然後就能拆下前輪。

因為今天的目的是拆阻尼管測量規格,所以再繼續拆前土除之前,先把前叉底部有個固定阻尼管的螺絲轉鬆(注意:不要整個轉開,否則等著前叉油一瀉千里)。
(這張照片是從左側前叉的底部往上拍,畫面中央的6mm內六角螺絲就是阻尼管的固定螺絲,要把輪軸拆掉才能碰到,而且六角扳手的頭不能太短,不然伸不進去)

接下來就拆掉土除、放鬆上下三角台的前叉固定螺絲(通常這時我會先放鬆前叉頂蓋,做法是放鬆上下三角台的螺絲後將前叉向下抽出一半,再鎖緊下三角台的螺絲,這時就能輕鬆轉開頂蓋),將整支前叉取下。

接下來就轉開頂蓋,依序拿出隔筒、墊片、彈簧(密端朝下)。

然後倒出前叉油到乾淨的容器內…待會還要倒回去(新油很貴的…)。
至此換油需要的分解就算完成了,接下來是初次嘗試拆阻尼管。注意:阻尼管和外管間還有個叫「阻油器」的東西,記得先把前叉內管壓到底固定它,否則我不確定這東西會不會脫落。把剛才已經放鬆的阻尼管固定螺絲轉開,注意還會有不少油從這裡跑出來,然後就可以把阻尼管倒出來囉。

記念初次拆下阻尼管,來個四連拍:
阻尼棒頂端內、外徑: 27mm / 34.5mm
棒身外徑: 20mm

中央孔徑: 16.5mm

壓縮(Compression)阻尼孔: 8mm x 4

回彈(Rebound)阻尼孔: 2mm x 1

最後是裝回去…先把阻尼棒放進內管,讓它滑到底,稍微晃一下讓它定位,就可以把固定螺絲鎖上去了。不過這裡有點難度:這個螺絲的鎖緊扭力雖然只有2.0kg-m,但因為阻尼棒八成會跟著螺絲一起轉,所以根本鎖不緊…。維修手冊上說只要把彈簧、隔筒、頂蓋都先裝回去,讓彈簧靠預載壓著阻尼棒就可以固定,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是胡扯,阻尼棒照樣一直轉…。最後我是拿去請內湖柏霖幫我收拾殘局(爆),他們用的方法是:先固定前叉在工作台上,然後一手壓著隔筒和彈簧,一手用氣動扳手把螺絲打上去。也許還是有簡單的DIY方式,不過目前我還沒想到,所以想自己動手的人請先做好心理準備。
另外,固定螺絲的銅質墊片理論上是要換掉的…這次我沒換,後果之後再回報 XD
安裝前叉、前輪就是反過來的程序囉,懶得打了,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