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parallax

link error
link error
link error

Saturday, April 12, 2008

玩車人一定要有個可以回去的地方(煙)

上週六又去了一次新竹安駕中心練車(相簿在此),與上個月相較,這次前叉油已經加濃至15號,後避震回彈阻尼調強一格,在山路上的感覺非常好,理應是一個令人滿意的設定才對。結果當天在台三線上還是覺得不對勁:路好的地方就算了,路爛的地方-特別是速度又不快不慢的地方-明顯覺得車子的穩定性不佳,在台三線的直路上一直要細微的修正方向,不能輕輕鬆鬆的騎。心裡一旦有了疙瘩,接下來就怎麼樣都無法釋懷,老是覺得這樣的設定是否還是不對?

最後翻了一下維修手冊,決定一切歸零,把塵封已久的原廠避震器再度換上
「找回最初的感動 XD」

這次的目的不是要捨棄RPM避震器,而是要回到Honda的原廠設定,在這一年來試過前後各種設定之後,重新認識原廠設定的微妙與不足。

與FZR相較,VTR250的設計新穎、用料高檔,之前不管是拆前叉還是卡鉗保養,都比FZR要來得好施工很多。不過這次例外。FZR的多連桿中置避震器加上中柱幫忙,可以在全車都不拆的情形下(好像要拆車殼?不過這只是一點工)直接取下後避震,只要螺絲沒卡死,效率超高。相較之下,VTR的中置避震器斜斜地放在正中央,看起來外露很多,實際上卻很難取出:上固定點竟然躲在車架接點後面,只有造型最奇怪的一支梅花扳手,可以從引擎與車架的縫隙中取得30度的旋轉空間,前提是要拆油箱;下固定點看起來很好處理,事實上卻被後腳踏的支架檔個正著,只能拿掉扳手的延長桿,在搖臂上方直接施工,前提是要拆電池盒。事實上,不拆電池盒,避震器本體應該也拿不出來,前有引擎、下有搖臂、後面是輪胎,還好電池盒拆掉後勉強可以取出,不然還要拆後輪我會抓狂。

技術問題解決後,接下來就簡單了,總共花費兩小時完成更換避震器。這是我第一次把RPM避震器整支拿在手上,感覺質感實在不賴,而且意外的比原廠避震器輕很多,想必是鋁合金材質的效果吧。



接下來要測試一下兩者的差異:

之前測量使用RPM後避震的SAG如下:
Free SAG: 14mm
Rider SAG: 36mm
令RPM彈簧k值為k1,預載量(彈簧因預載的壓縮量)為p1
我體重65kg,車重乾重153kg,加各類油之後抓個160kg,則由F=kx得下列二式
160 = k1 * (p1 + 14)
225 = k1 * (p1 + 36)
得k1 = 2.95

同理,原廠後避震的測量值如下:
Free SAG: 30mm
Rider SAG: 55mm
令彈簧k值為k2,預載量為p2
160 = k2 * (p2 + 30)
225 = k2 * (p2 + 55)
得k2 = 2.6

注意因為我的體重並非全由後輪支撐(一部分在前輪),而且後避震器也不是在我正下方直立配置,因此算出來的k值只能用於比較,不是真實的k值。按照RPM當初測量原廠避震器的結果,原廠彈簧的k值為800 lb/in。這支RPM避震器配的彈簧則是900 kb/in,得兩者比值為800/900 = 0.89。而剛才算出來的「k值」比值是2.6/2.95=0.88,夠接近了,應該是表示我的測量與推論正確。

同時,由F=kx也可以知道△F = k * △x,這表示若我調整原廠後避震預載,把Rider SAG調至與RPM避震器相同的36mm,則Free SAG應變為36 - (55 - 30) = 11mm(因為Rider SAG與Free SAG的差是由我的體重造成,既然我的體重不變,則SAG差也不變;當然這裡我是忽略掉了避震器作動時,整輛車的懸吊幾何改變造成的差異)。不過原廠後避震的預載太難調整,我懶得去驗證這點 XD。

總之,結論就是原廠避震器確實比較軟!(像是廢話,不過還是要驗證我才心安 XD)

原地壓幾下的感覺也符合這個結果,除此之外,還可以感覺到原廠避震器的高/低速壓縮阻尼差異不大(與RPM相比)。實際路試的結果,果然印證這點:明明是比較軟的彈簧,過坑洞的下沉量卻比較少;同時,高速時車子確實有一點不安定,但和RPM的不安定不太一樣:前者是有點晃動,後者是避震器作動量大。我推測的原因是RPM避震器的高速壓縮阻尼太小,以致於踩到坑洞時下沉太多,同時它的低速壓縮阻尼及回彈阻尼又比原廠大,所以雖然高速不會抖,可是過多的下沉量會需要更多時間回復。

這次做了相當多的推論,但我對結論還蠻有信心的,接下來必定朝加強高速壓縮阻尼的方向前進。昨天去世貿一館的2008台北機車產業展(照片在此),這次主題不是車,而是零件,本來以為都是給廠商看的,沒想到改裝廠擺了不少東西,我剛好就和RPM詢問一下修改避震器的細節,得到的回應是:壓縮可調氣瓶可昇級、高速阻尼可以調整活塞簧片。總之,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Y(^3^)Y

No comments: